定吴气相茱萸中3种挥法测发性成分色谱三
2.9 加标回收试验
选取已知含量的气相吴茱萸药材6份,每份精密称定25g,色谱分别加入3种对照品适量,法测分按照1.2.2方法分别制备含量约为100%的定吴供试品溶液,在1.3.2气相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茱萸中种计算回收率和方法精密度,性成试验结果见表6。气相
由表6可知,色谱3种挥发性成分的法测分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6%~103.2%,测定结果的定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茱萸中种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分析要求。性成
2.10 样品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称取50g不同产地的气相吴茱萸,按1.2.2制备供试品溶液,色谱在1.3.2气相色谱条件下测定,法测分3种挥发性成分的测定结果见表7。由表7可知,不同产地的吴茱萸中3种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来自江西产地的吴茱萸中3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普遍偏高。
2.11 聚类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表7中4个产地的9批吴茱萸所测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处理,用组间联结法,以Euclidean距离作为吴茱萸样品的测度,9批吴茱萸挥发性成分的聚类分析树状图见图2。
由图2可知,4个不同产地的9批吴茱萸药材可分为两类,其中S5单独为一类,其余8批吴茱萸药材聚为一类。分析发现S5江西野生中花吴茱萸的挥发油含量远高于其余8批吴茱萸药材,将S5的数据去除掉之后,剩余8批吴茱萸挥发性成分聚类分析谱系图见图3。由图3可知,8批吴茱萸分为两大类,第一类:S1、S6、S7、S8和S9;第二类:S2、S3和S4。
采用所建的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吴茱萸药材中α-蒎烯、柠檬烯及罗勒烯3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S5吴茱萸中所测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为3.8060%,S7吴茱萸中所测挥发性成分含量最低,为0.0675%,相差56倍,其原因可能有植物遗传作用、产地的生长条件(海拔、水分、土壤、日照和地形等环境因素)、贮存环境等。除去单独成类S5,其余8批吴茱萸分为2类,S2、S3、S4聚为一类,3批药材均产自江西,且3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高于另一类,江西作为吴茱萸药材的道地产区,纬度28°左右,经度115°左右,海拔105m左右,环境适宜,生产的吴茱萸品质较高;S1、S6、S7、S8、S9聚为一类,分别产自陕西、贵州、浙江等地,结果表明产地的自然环境和种植条件对吴茱萸中挥发性成分有确切影响,因此在对吴茱萸药材进行质量控制时,有必要进行基源确证和挥发性成分的测定,以保证药材质量的均一性。
3 结语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出吴茱萸挥发油中的33种化学成分,建立了同时测定吴茱萸中α-蒎烯、柠檬烯及罗勒烯3种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法,并应用所建方法测定了9批不同来源的吴茱萸中α-蒎烯、柠檬烯及罗勒烯3种成分的含量,表明不同来源和产地的吴茱萸药材中3种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对4个不同产地的9批吴茱萸所测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处理,结果表明产地对吴茱萸中挥发性成分含量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对吴茱萸质量的均一性有影响。
相关链接:吴茱萸,α-蒎烯,柠檬烯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化学分析计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责任编辑:百科)
- 优化医疗服务 “患”位思考也是一剂良方
- 电信诈骗“傍”上疫情 小心假客服假App盯上钱包
- 包装设计彰显从化“荔”量!“从化有礼”包装设计竞赛成果正式授权使用
- 吉林珲春:开展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
- 2025年宿州市涉烟特大案件表彰大会举行
- 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两家山寨“鲍师傅”
- 马来西亚修订食品中铝、砷和氯仿的最大残留限量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霉威原药含量
- 为什么肝癌往往一发现就是晚期?
- 不同杀青温度对绿茶香型形成的影响(一)
- 暖春战“疫”聚力抽检 黑龙江市场监管局牢守食安监管“最后一公里”
- 促进消费回补 激发消费潜能 上海市消保委开展“2020体验上海”消费体验馆遴选活动
- “大V”粉丝越多,社会责任越重
- 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